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为了上好的这节课,一星期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亲自到银行了解利率情况,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去银行储蓄网点对利率、利息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从认识老师的一张存单开始,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了相关利息知识,但是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我依然暴漏了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 1、虽然我设想的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课堂上我的参与却太多,不敢放手给学生,总是想要想帮学生把苦难扫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的过分参与,表面上的放手,其实正是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这样可能是我班孩子在回答问题上被动的原因所在。 2、课堂上对于孩子的评价不够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利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给学生单独展示的机会很少,没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评价语也显得有些缺乏,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