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魅力家乡》研学行活动记录运河文化 魅力家乡 华家口研学行活动安排 流程: 5月1日上午8:30书店集合亚军,王冰,张老师,8名学生。 5月2日上午8:30书店集合,电视台彩排 5月3日上午8:30书店集合,9点直播。 人员安排: 直播策划:张永光 总主持: 张亚军,教室里、车上、景点 发言嘉宾,彭齐局长,主讲张老师、王冰,华家口李凤林。 学生:8人, 摄像直播:景县电视台 后勤保障:蔡建华,安全车辆,对外联系 一、地点书店 总计时间5分 在展台上,孩子们手持《览景明道》,朗读内容: 大块风光,.... 途中车上 总计时间19分钟 1、张亚军,安全注意常识。时间:1分钟 2、介绍教育局副局长彭局长,彭局长讲话,4分钟 提纲, 本次活动由教育局牵头,新华书店和安陵教委合作主办的一次综合实践研学活动,题目,《运河文化 魅力家乡》。 a国家有关综合实践课的规定要求 b览景明道这本书的介绍 c疫情期间搞一次直播课。 d第四节衡水旅发大会在景县召开。 景县人杰地灵,历史厚重,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把文化的种子埋进孩子的心田,他们才会记住家乡,长大才能建设好家乡。 3、张亚军接过话筒,这是安陵镇的张老师,张老师对运河文化和安陵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车上这段旅程就由张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话筒交张老师。张老师自我介绍。 <1>、了解世界遗产,(普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时间:3分钟 <2> 、我们要去的华家口夯土大坝在哪里? 时间:2分钟 <3>、“安陵”简介。时间:5分钟 <4>、安陵的特产。时间:4分钟 三、到达景点华家口 总计时间47分钟 1、(2分) 张亚军介绍华家口夯土坝 2、(12分)学生提问,张老师回答解释 <1>这条河就叫大运河吗?它的历史多久啦?历史上的作用?现在的情况。 时间:3分钟 <2>问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大运河的水的流向?(引出大运河的五大水系和几段的名称) 时间:3分钟 <3>华家口夯土险工是啥,为什么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时间:3分钟 <4>华家口夯土险工为啥修在这里?谁主持修建的,啥时间修的?结构怎样?时间:3分钟 3、(12分) 张亚军 主持文化拓展体验。 时间:1分钟 <1>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运河的诗歌:亚军安排讲解时间:3分钟 康熙皇帝 大块光风。。 <2>运河的故事,苏禄王的故事,(张亚军讲) 时间:3分钟 <3>运河船工号子:李凤林爷爷讲一讲 准备号子书稿 时间:5 同学们来试学一下船工号子: 4、(18分 )张亚军,过渡。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由王冰老师带领大家制作夯土坝模型。 王冰主持,接话筒。 同学们好,我是王老师,下面由我带领大家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夯土坝的科学小实验。 <1>夯土坝又叫糯米大坝,它是由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它的建造工艺流程哪位同学知道?时间:2分钟 材料是白灰、黏土和糯米汤 工艺是白灰和黏土的体积比为三比七,糯米汤的浓度为百分之五三者充分混合搅匀,然后夯筑在大坝上,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夯土坝。 <2>土壤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时间:2分钟 土壤分为黏土、壤土和沙土 黏土的颗粒比较细腻而沙土的颗粒比较粗糙,壤土介于两者之间,是两者的混合物。 <3>糯米大家吃过吗?有关于糯米的节日吗?节日的日期是什么?时间:2分钟 <4> 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实验准备。时间:2分钟 <5>学生制作活动体验。 时间:8分钟 <6>实践活动结果公布,展示。时间:2分钟 四、张亚军主持:总结结束 总计5分钟 学生说感受:同学们做的太棒了,通过今天上午的活动,相信大家都收获良多,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今天的感受和收获? (运河历史地理知识 运河文化方面、科学实践探索能力方面等……)结束 2、总结 时间:2分钟 结束 《运河文化 魅力家乡》研学行活动 安陵镇苏老家小学 刘思璇 5月3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华家口夯土险工》“研学行”活动,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起床了。吃过早点,爸爸妈妈送我到新华书店集合,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了直播准备,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同时来到现场的还有教育局的领导、教委的张校长,他们也早已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今天主持活动的是我最喜欢的多才多艺的张亚军老师,还有曾经教我们机器人编程的最棒的王冰老师,当然还有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八个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在亚军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朗诵了一首清代康熙帝赞颂景县大运河风光的优美诗词,“大块光风、春畴一望、满目从容、桂棹初摇……”真是太有气势,太美了,然后张亚军老师说带我们去安陵镇的运河段去看看,真是太兴奋了,老师说了这次活动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及问题,然后我们踏上了去往安陵镇华家口的大巴车。在车上,教育局的领导给我们讲了研学行活动的意义,让我们了解了这里有我们在书本上感受不到的知识,张校长给我们讲了关于景县的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陵的由来,主要是安陵镇的封氏墓群,还有我们今天要去的华家口夯土坝,张校长告诉我们华家口夯土险工是京杭大运河很重要的一段,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六个省市的58处遗产点列入保护单位。其中河北省共有两个,华家口夯土险工、就是其中之一,张校长还告诉我们,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高适的故事,诗仙曾到过安陵,这样一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安陵人特别骄傲,还让我们背诵了两位诗人曾经写的古诗,我第一个举手,很有感情的背诵了高适写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不是都特别熟悉,尤其是后两句,其他同学还背诵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觉得自己又学到了好多知识,时刻在“充电”。车上时间过的真快,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有次序的下了车,站在长长的堤岸上,首先一条长长的不太宽的河映入我们眼帘,堤岸路旁有好多雕像,东面堤上隔着木制花式栅栏,这应该是为了人们安全而修建的吧,堤岸下面应该就是有名的“糯米大坝”了,因为没有多少水,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它结实的样子,运河周围是美丽的村庄和绿绿的麦田,河岸绿树成荫,远处是一片片桃树林,我想开桃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要不我们看到的都是满树的桃花吧,张老师一面带我们参观,一面给我们讲解大运河和夯土坝的知识。她还鼓励我们要通过观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张老师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我们不明白的地方,我真羡慕张老师知道这么多,这些是平时我们接触不到的,平时只是在课本上看,听老师说,没有感受到,今天身临其境再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等六个省市,18个市区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后,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当时是做什么用呢?我还真不知道,这时候华家口的李爷爷来了,给我们讲了当时运河的情况,并讲了人工拉货物的情景,还有一个船工号子,李爷爷还喊了一段,弓着腰拉着绳,我们也跟在后面学了一段,我仔细的看着李爷爷的脚步,据说拉船的时候步子要一致才能拉到一块,劲使在一起,学了半天好像记住一点点,真是做什么也不容易啊。 张老师接着给我们讲,我们家乡的这段华家口夯土“糯米大坝” 修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正好是个大的拐弯处,当时总是被洪水冲垮,造成洪涝灾害,所以劳动人民用智慧修建了“糯米大坝”,到底是什么样的材料做成的大坝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仍然坚固如初呢?我们都觉得非常好奇:然后张老师告诉我们,让王冰老师带我们用筑坝材料也做做试验,亲手做一做“糯米坝”,王冰老师给我们演示和讲解。告诉我们用材料的比例,然后把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制作。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糯米汤也有大米汤,有粘土也有沙土,那我想肯定是糯米的比较结实,不过这样的试验我想在那个时候也是做了好多次试验完成的吧,不是一次能做成的,要不怕辛苦才能完成这样结实的大坝,我和最好的朋友一组,我和土她倒水,我们合作默契,不一会我们倒是都做完了,放到了老师准备好的模子里,但是看起来没那么结实,这时候王冰老师讲解并指出各小组出现的问题,我们都掌握了“糯米坝”制作的过程。 紧张而愉快的研学行活动结束了,景县电视台的叔叔采访了我们几个小朋友,让我们谈了一下本次活动的感受,当让我说感受时,我还真有点激动,我说虽然今天天气很热,眼睛都睁不开了,又是在假期,但是也挡不住我们对研学行活动的热情,我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感受到了家乡运河文化的魅力,做夯土大坝的有趣,也感受到了那时候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不容易,我以后会好好学习,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好好了解中国的文化,家乡的文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这次研学行活动,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年5月6日 上一篇崔庄小学简介
|